[神經-中風] 為什麼會中風?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因評估

作者: 朱永載 醫師

前言- 新年新希望之不要再拖稿了

從季刊快變成半年刊了(嘆)這次真的要發憤圖強!! 也看了兩個月的急照會,大宗當然還是中風,雖然回覆往往都帶入罐頭(自首),但是那些評估都各自有它的功能。第一部分還是從病因的評估談起,包括常見的病因分類,病史影像抽血等等的評估。更急性期的IV tPA跟動脈取栓的評估與後續治療可以參考這篇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定位的部分太博大精深也不提。

缺血性中風病因總覽

3

這個分類架構是沿用TOAST classification,雖然一開始設計是研究用,但臨床上大家也很常用。分類之所以重要在於除了積極控制危險因子外,後續的治療重點會有差異。

  1.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 大血管的動脈粥狀硬化,常見的像是internal carotid stenosis以及亞洲人常見的顱內血管狹窄
  2. Small Vessel Occlusion(SVO): 常說的Lacunar stroke/infarct,跟高血壓糖尿病等等危險因子最有關係。
  3. Cardio-embolism:心臟來的血栓,最常見是心房顫動
  4. 其他: 血管剝離,自體免疫,血液病,遺傳性中風像是CADASIL,癌症等等(PS. 年輕型的中風要積極尋找非典型的病因)
  5. 未明: 有兩種以上的病因或是survey不完全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 不等於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

4

跟其他科同事討論覺得有時會有人搞混這兩者差異。LVO 大血管阻塞是指影像上大血管一塊塞住,並沒有說是什麼病因,可以是本來的粥狀動脈硬化的地方產生血栓,但也很常是Afib的病人一塊大血栓塞到ICA或是MCA,所以不要因為影像報告打是LVO就說病因是LAA。

病因評估

病史

6

  • 如果之前就有類似TIA,像是突然手無力半小時恢復,就有可能是有個artery stenosis,因為血壓低或是水喝得少反覆發作。(PS. seizure也可以反覆focal neurological symptoms發作,但通常是先抽搐以後再無力)
  • 如果病程是幾個小時內越來越嚴重,或是起起伏伏,比較像是大血管狹窄造成
  • 一開始就最嚴重,以前就有心律不整病史,要先考慮cardioembolic stroke
  • 如果是典型的lacunary syndrome也沒有其他cortical signs像是aphasia, hemianopia等等,可以先考慮lacunar infarct
  • 幾天前有過脖子受傷或按摩,最近又抱怨頭痛脖子痛,要小心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 幾天前有大失血或是拉肚子等等,要先考慮hemodynamic stroke

實驗室檢查

7

  • CBC要記得看,偶爾會遇到紅血球或是血小板增生症造成的
  • 肝腎功能通常跟病因沒有直接相關(當然ESRD病人stroke risk 比較高)但跟後續用藥劑量有關
  • 常見的危險因子:血糖血脂
  • D-dimer: 很高的話考慮DIC
  • 如果年紀比較輕或是影像上的中風pattern不太典型,考慮進一步的workup像是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等thrombophilia survey

MRI

MRI

MRI可以先幫助我們回答

  1. 是不是中風?
  2. 如果是的話,那可能的機制是什麼?
  3. 如果不是,那是什麼診斷?

中風起手式還是先看DWI配ADC,DWI亮+ADC暗 = diffusion restriction(但不要直接跟中風畫上等號)

  • 最常見的就是acute infarct,但是有時要等到6小時之後,甚至有時DWI抓不到,但還是中風(DWI-negative stroke)
  • 其他可能性像是癲癇後的post-ictal changes,某些腦瘤,腦膿瘍等等
  • 單純DWI亮但是ADC沒暗甚至也真的亮起來要考慮其他可能,像是T2 shine-through, vasogenic edema等等。

MRI pattern

如果臨床跟影像都像是缺血性中風…

  • DWI/ADC infarc core的分布:
    • 很多不同的血管territory優先考慮embolic stroke
    • 1.5 cm以下(大小的標準不同研究有些出入)又是典型的位置(subcortical region或是pons)–> lacunar infarct
    • 像是borderzone infarct,則要看看近端有無大血管狹窄或是病史上有失血脫水暗示hemodynamic stroke
  • T2 or T2 FLAIR: 評估之前的中風程度跟小血管疾病
  • TOF MRA: 會高估狹窄的嚴重度
  • SWI: microbleed 的pattern可以稍微區分是高血壓,CAA 還是CADASIL等原因(P.S. MRI上的microbleed不能於臨床上的ICH)

血管影像

9

  • 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排除dissection,可以是局部的ICA或是VA dissection(顱內的血管也是可以不過更少見)很衰的話也可以是主動脈剝離一路裂上來
  • 如果不是很像缺血性中風,那可以看看會不會是venous infarct,AVM, AVF, RCVS等等
  • 常見的modality有頸部血管超音波,CTAMRA
  • 有的研究認為主動脈的Plaque也可能是中風來源之一,但是目前沒有定論

血管攝影比較

10

  • 頸超: 對於顱外血管的結構跟血流都有很好的評估,但是顱內的部分如果骨頭是Poor window那MCA,ACA, PCA就看不到,跟操作者的技術有關係,也滿耗時的
  • CTA: 比較快,如果是multiphasic study可以評估collateral 側枝循環的狀況,但是要用顯影劑也有輻射暴露。
  • MRA(有分成TOF time of flight跟打contrast): 最大優勢還是MRI可以把腦實質看得更清楚,但很耗時,也很容易因為動到而干擾,通常會高估狹窄的嚴重度(e.g. MRI看起來有八九成的狹窄,但是用CTA看可能只有五六成)

頸部血管超音波

11

  • 對於ICA,可以看到plaque的morphology,甚至是裡面的ulcer。Doppler可以看到血流的波型跟速度。ICA的狹窄程度也跟後續要不要做stenting或是endarectomy有關。
  • Vertebral artery因為最直的V2 segment是走在骨頭裡面所以看不太清楚,只能量管徑跟速度來計算流量。
  • 未來可再詳細講關於頸部超音波的判讀與常見用途。

心臟評估

12

  • 12 lead EKG抓到Afib然後MRI也像embolic stroke就可以很快得到診斷
  • 如果沒有,然後臨床還是像embolic stroke則心臟的檢查也要更積極
  • 心臟超音波: 看看有沒有瓣膜性心臟病或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等,即使抓到AF,因為NOAC不能用在嚴重的瓣膜性心臟病(特別是mitral stenosis)所以還是會完成
  • 24-hour Holter(甚至是extended monitoring): 如果強烈懷疑是embolic stroke(MRI像,而且沒抓到大血管的證據)
  • 血液培養: 有時可能是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的栓塞。

小結

思考的流程是先確立診斷與病因,是不是中風?(排除stroke mimic,如果以後有空再來整理…),如果是中風就要問是什麼病因,後續才能引導治療。可接續閱讀第二集的治療篇~祝大家新年快樂!

2 thoughts on “[神經-中風] 為什麼會中風?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因評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