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看到一篇”「亞洲式勤學」害你浪費時間!這個產業大神藏私的快速學習密法,讓學習效率突破天際”
以下是摘要:
1.「最小必要知識架構術」(Minimum Viable Knowledge Structure; MVKS)的定義 :把精實創業中的 MVP 精神「用最低成本試錯」、「顧客回饋」及「快速修正產品」融入在快速入門學習的一個概念
2. MVKS 的操作步驟:
(1) 以終為始,翻譯你的「學習目標」成為具體「學習任務」
(2) 找出哪些知識是你的「最小可行知識」( Minimum Viable Knowledge ;MVK )
(3) 以教為學,把你新學到的知識找方法分享給別人聽
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有時會因為普遍印象中需要的”背景知識”而卻步。這篇的主張是覺得知識夠用就好,只要能把跟目標(寫出一個程式或做出一個產品)相關的基礎想通即可。好比說電腦當機的時候,我們也不會馬上借一本計算機概論開始猛讀,往往是開始google,看看那個錯誤碼是什麼意思,再看資訊大神講解一些似懂非懂的名詞跟觀念,最後按圖索驥找到要修改的路徑或者是要多安裝/刪除的檔案,解決一個問題。當然如果要認真完成目標也不能不求甚解,不過基本的精神應該就是這樣做中學,遇到新問題就想辦法找到必要的資訊去解決。
不過後來同是替代役的朋友杜偉在下面留言貼了另外一篇”引發驚人的爆炸力! Elon Musk 知識軍火庫中最強殺傷力的武器 : 「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 )“(看標題真的滿猛的XD)
「我會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而不是「類比」思維去思考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總是傾向於比較 — — 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也就去做。這樣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叠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SpaceX、Tesla 電動汽車 及 PayPal 創辦人 Elon Musk
裡面則提到說他認為能獨步產業的關鍵在於他願意下苦功長期鑽研以掌握硬學科(如基本的數學物理電腦科學等等),並能突破”自以為自己知道”的知識錯覺。
乍看之下兩篇方向剛好相反,一方面覺得在這需要跨領域的時代的確知識學到”夠用”的程度就好,但另一方面很多洞見來自對各個基本元素的透徹體會。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兩者也不相衝突。
第一點是人生也有涯,一個人一生能在一個領域達到領略他說的First Principle已是很高的成就,但是現實工作中往往還是需要其他領域的背景知識配合。Elon Musk 就算在電池或是電機資訊領域能達到最高深的境界,在經營公司這塊他也不可能達到同等的程度的了解,但是他只要在公司管理行銷等領域達到最小可行知識即可。
第二點是一個工作領域需要到那麼高端知識的比例其實沒那麼高。我想到的只有在產業的最前端創新跟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才非得需要那種等級的知識,但畢竟只是金字塔頂尖的一部分人。但實際上一個公司的運作或是產品服務的維護,更多時候是需要比較基層的人力。
Zuckerberg發明出Facebook,但公司成長到現在卻需要很多基層的工程師去維護整個網站,而對那些基礎工程師來說,達到First Principle的深層了解也絕非必要。對基層工作者來說,能活用最小可行知識就可以做好日常工作。
第三點是現實上要每個人都達到First Principle境界也沒那麼容易。我就算每天去練跳高,大概一輩子也都灌不了籃QQ
之前讀到一篇在講軟體工程師要學的東西很多要怎麼辦,例如程式語言跟框架推陳出新。裡面就提到一個”T字型”的概念,要有一個深入鑽研的一項語言或技能(就像Elom Musk的First Principle),但同時對於其他領域也要有一些涉獵(最小可行知識)。純粹只有最小可行知識就像鼯鼠五技而窮,也容易被取代。只是還要勉勵自己達到偏執的First Principle的路上別忘了放開心胸去學點別的事情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