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衛生-兒科] 所羅門群島千禧年發展目標 MDG 4 (降低孩童死亡率)

聲明

此報告僅用WHO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的官方數據整理分析,本人並沒有親自到當地了解實況,其中的因果分析也只是推測,以嚴謹學術標準檢視證據等級非常很低,所以僅供參考XD

前言

之前去旁聽北醫一門邱亞文教授開設的全球衛生議題的期末報告,要挑一個國家的其中一個千禧年發展目標分析,就選了台灣在南太平洋的邦交國之一-所羅門群島,目標則想說PGY也待了四個月的兒科,就來看看MDG 4降低孩童死亡率。

關於千禧年發展目標MDG與永續發展目標SDG請見友站:

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與千禧年發展目標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所羅門群島簡介

國旗代表的是海洋(藍色),陽光(黃色)跟森林(綠色),星星則是五個島群。

方位是在澳洲東北方距離1800公里,在印尼跟巴布亞幾內亞的東邊,有一千個島嶼。 Continue reading [全球衛生-兒科] 所羅門群島千禧年發展目標 MDG 4 (降低孩童死亡率)

[內科] 糖尿病系列文之2 生活型態控制DM Lifestyle Management

前言

來到糖尿病系列文第二篇的生活型態控制,希望這次衛教的時候不要只是很單調的講少吃多動,能多注意一些地方並提供更具體的建議。

指引把生活型態控制分成五大部分:

  • 自主管理(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upport,DSMES),
  • 營養療法(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
  • 運動
  • 戒菸
  • 社會心理

重點會擺在營養跟運動,後面講到心理社會層面,戒菸之後會再獨立講。

Reference:

4. Lifestyle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d2018

Nutrition Therap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Diabetes

自主管理(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upport,DSMES)

必須以病人為中心,而且因為能有效達到疾病控制跟減少醫療支出,指引呼籲要把這部分納入健康保險的給付當中。

裡面提到四個重要的介入時間點

  1. 診斷時
  2. 每年的大檢查的時候
  3. 發現有新的併發症出現時
  4. 換其他醫療團隊照顧時

營養療法

開宗明義說有效! Type 1 HbA1c可以降1-1.9% Type 2 可以降0.3-2%

Continue reading [內科] 糖尿病系列文之2 生活型態控制DM Lifestyle Management

[內科] 糖尿病系列文之1 糖尿病診斷篩檢與評估

前言

之後醫療役的服務內容有需要,感覺以後臨床也會一直接觸到所以就來整理一下糖尿病相關的東西,以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guideline為主。會分好幾篇整理,第一篇就從糖尿病的篩檢.診斷到門診要評估的項目講起,下一篇再看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之後來整理併發症。

Reference: ADA 2018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8 Abridged for Primary Care Providers

診斷

Pre-Diabetes Diabetes
糖化血色素HbA1c * 5.7-6.4% >=6.5%
空腹血糖FPG ** 100-125 mg/dL >=126 mg/dL
口服糖水75g-OGTT(2小時後) ** 140-199 mg/dL >=200 mg/dL
隨機血糖RPG *** >=200 mg/dL

* 糖化血色素 須小心病人有貧血.輸過血或者是各種血紅素病變(hemoglobinopathy) 更詳細可以看 ADA關於診斷 用A1C的討論,另外小兒族群使用A1C是否能代表血糖並沒有完全被證實

** 空腹血糖或者是OGTT如果離臨界值不遠要重複才能診斷

*** 隨機血糖: 除非有明顯的高血糖症狀或者是高血糖急症(如DKA)不然沒有診斷效力

什麼時候要去主動篩檢?

1. BMI > 23 (歐美是25) 且

  • 家族史:一等親有糖尿病
  • 種族(亞洲跟太平洋群島民都是)
  • 有心臟血管疾病
  • 其他共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多囊性卵巢PCOS
  • 少運動

2. Pre-diabetes 要認命每年測

3. 女性懷孕有GDM 至少每三年測一次

4. 沒以上考量則45歲以上開始篩檢,結果正常至少每三年一次

方法的話HbA1c, 空腹血糖或是OGTT都可以

診斷後的完整檢查(包括一開始確診跟後續追蹤)

過去病史與家族史

  • 糖尿病的病史:確定是哪一型跟看之前怎麼治療跟住院史
  • 家族史: 除了糖尿病外,如果是第一型要看有沒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家族史
  • 其他病史:尤其是大小血管的併發症,包括貧血跟高血壓,也要確定每年有沒有看牙齒跟眼底

Continue reading [內科] 糖尿病系列文之1 糖尿病診斷篩檢與評估

[診斷思考] 為什麼是斑馬? 兼談診斷思考原則

命名緣由

終於來到了這一天…覺得快沒梗只好來解釋為什麼是”斑馬”神經學。

只好從我最愛的怪醫豪斯(House M.D.)裡第一集說起了(其實是古老的名言不是編劇發明的)。House提到一句醫學診斷的名言: 

聽到馬蹄聲時,要先從最常見的普通馬想起,不要想斑馬

“When you hear hoofbeats, think of horses, not zebras”.

延伸閱讀:  Wikipedia: Zebra(medicine)

大意是說診斷疾病還是要從常見的病開始推測,不要去想那種太稀有的診斷(斑馬)。

身為把House八季都看完的忠實粉絲,診斷出斑馬已經納入了人生志向XD(大概也是想走神經科的原因之一) 所以有點算是想要挑戰這句名言才拿”斑馬”命名這個部落格。原本想把部落格取名為”斑馬獵人”,但恢復理智後覺得好像有點中二,而且打進google 後發現很多盜獵相關的新聞,害我很怕哪天被保育團體或者是政府機構關切,所以才叫斑馬神經學。

不過只寫出這點內容就交差好像太混了,所以還是從斑馬出發,用認知心理與機率統計思考來討論一下臨床診斷~

認知心理層次: System 1 VS. System 2

這是”快思慢想”作者Daniel Kahneman提出的認知模型,

速度 方式 情境 出錯率
System 1 訴諸直覺的快速反應(甚至是潛意識) 日常熟悉情境 較高
System 2 冷靜分析的專注思考 重大決策 較低

source: https://blog.beamery.com/recruiting-fast/

Continue reading [診斷思考] 為什麼是斑馬? 兼談診斷思考原則

[神經-免疫-腫瘤] 腫瘤免疫療法之神經副作用診斷與處置(2018/1/26新增簡報)

前言

續前篇 NEJM 免疫療法副作用 review,決定來整理跟神經科比較相關的副作用。參考的來源有點雜,目前診斷流程跟治療都還只是各case series或是review作者的專家意見,僅供參考。

簡介

Reference: Wolfgang Wick et al. Neurological sequelae of cancer immunotherapie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Lancet(2016)

必須要跟其他原因做鑑別診斷

  • 其他治療後的副作用: 病人在免疫療法之前可能接受過很多化療或是電療
  • 感染: 另外常常會掉血球,讓免疫力下降,也可能是(e.g. PML)。
  • 癌症相關: 轉移,Paraneoplastic Syndrome,靜脈血栓等等

流行病學

Grading

Referenc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v3.0 (CTCAE)

每種神經學症狀都有詳細定義,這裡只抓個大概

I Symptomatic, not interfering with function;
II Symptomatic (e.g.,photophobia, nausea) interfering with function, but not interfering with ADL
III Symptomatic, interfering with ADL
IV Life-threatening; disabling

發生率

Continue reading [神經-免疫-腫瘤] 腫瘤免疫療法之神經副作用診斷與處置(2018/1/26新增簡報)